2016年7月1日,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前夕,永利3044noc研究生公共课教研部等部门共7位教师,来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、二、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地—甘肃会宁,共同缅怀那些热血沃青山、浩气藏天宇的革命烈士,身临其境地感受红军将士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壮怀激烈。
遥想当年,在中国社会危机四伏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面临生死抉择的紧急关头,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,红军第一、第二、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开始了从东向西再北上的战略大转移。两年的漫漫征途,各路红军穿越十余省,总行程6.5万余里,翻越了40余座高山,跨越了近百条江河,与百万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军阀进行各种战役战斗600余次,最终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政府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队伍的图谋,胜利完成震撼世界、彪炳史册的长征,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。
如今,峥嵘岁月已成为远去的历史云烟,现代化建设的翻天覆地已经使得我们难以寻觅先烈们曾经的足印,但长征精神遗产的回响却余音不绝。一路走来,我们一直感慨:在飞机、高铁等现代交通工具四通八达日行千里万里的今天,长征之路无疑是充满奇观异景、引人遐想无限的旅游线路之一,但在“野菜充饥、风雨侵衣”、前有围堵、后有追兵的当年,长征之路无疑是充满艰难困苦的未卜之旅。如果没有远大的革命理想、坚定的革命信念,很难设想红旗如何能从江西瑞金一直飘扬到甘肃会宁!无疑,长征的胜利,首先是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的胜利;长征的胜利,首先是中国共产党人如钢似铁的革命意志的胜利!长征的胜利,首先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而不懈奋斗的精神的胜利!
斗转星移,光阴荏苒!八十年过去,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走上了新的征程。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的奋斗目标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。虽然两次长征的环境、任务、条件不同,但实现新的长征的最终目标同样离不开坚定的革命理想与信念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顽强的奋斗精神!所以,重走长征路,纪念长征史,关键在于继承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,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、理论、制度和文化这“四个自信”,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,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倾尽绵薄之力。
正是出于做好本职工作、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公共课的教学与管理的水平的考虑,我们还在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场馆之余,专程前往兰州大学永利3044noc,与兰州大学的同仁就研究生公共课的教学与管理、重点永利3044noc的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。
“埋骨何须桑梓地,人生无处不青山!”气贯长虹的长征精神,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。她不只是对历史的总结,更是对未来的期许,激励着包括我们7位教师在内的所有中国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勇向前!